如果我只能推薦一本能讓你快樂學習的書,就是這本

--

我曾經想過我如果要出一本關於學習的書,它的封面和內容會是長怎麼樣,然後我就看到Xdite的新書《打造超人學習》,當下看完的感覺是,這就是我想要出的書!

或許是看到太多人對「學習」的恐懼和不安,和自己從小到大在制式教育的學習經驗,讓我更想讓這本書讓更多人知道。

因為《打造超人學習》清楚傳達了一個訊息:「學習不好並不是你不聰明,只是你用了錯的方法,準確的說,是你使用大腦軟體的方法出了錯。」

如果大腦是我們的硬體,其實把大家的腦切開,硬體的結構並不會差多少,真正重要的是如何使用大腦的軟體。

我們都知道手機版本要不斷更新,軟體才可以跑得更快,但我們卻不更新我們大腦軟體的功能,隨著它的性能變得越來越糟糕,到了最後,我們下了一個結論,我們不夠聰明,所以學習不好。

我很喜歡Xdite一開頭在《打造超人學習》分享她觀察到的現象:「我們的教育體系沒有辦法讓學習更高效,也沒辦法讓學習更快樂,甚至還惡化這樣的狀況。」

要跳脫這樣的惡性循環,我們只需要相信的是一件事:相信我們每個人內建的軟體下載器並沒有壞,只是我們沒有正確使用它,或是被人安裝了錯誤的設定,而我們可以修復它,完完整整的修復它。」

第一個需要修復的設定是:學會用方法去玩一個大型的無限遊戲。

學習是一個大型的無限遊戲,而人類很不擅長去玩這種遊戲。

無邊無際、漫無目的的學習容易讓人失去方向感,所以癥結點是在於我們能不能自己「設定遊戲的起點和終點」,就像RPG遊戲設計師一樣,你知道最終的地圖長怎麼樣,中間會經過什麼路線,遇到的非玩家角色NPC會給什麼指示。

而這些都是我們設定的,所以不會有被迫前進,卻不知為何前進的問題。

遊戲的起點和終點都由自己決定,可以是用西班牙文說哈囉、做一頓不會拉肚子的晚餐、完成夢想清單如爬完一座百岳。當你能清楚畫出或寫下起點和終點時,這個遊戲就不再灰濛濛,而有了破關的方向。

第二個需要修復的設定是:不要從基礎知識學起,要從流程學起。

大部分人學新的語言就是從一大堆單詞背起,通常背了一大堆覺得很想吐,過了幾天就忘記一大半,然後開始提不起勁。

而實際會讓學習有感的方式是:確認你要學到的程度。

例如可以用英文點餐,那你需要的是並不是背單詞,而是馬上預約一間只能用英文點餐的餐廳,把點餐會用到的幾個片語和單詞背起來,然後直接去餐廳點菜。

過程中你可能會發現對方聽不懂,或是反問了一些你聽不懂的問題,就把他們記起來,搞清楚意思,下一次再去同一家餐廳用英文點餐。

如果用一般正規的學習方法,你可能要把字典裡跟食物相關的單字都背起來,或是學了一堆點餐的禮儀,當現場服務生問了Are you going to order now? What would you like to have today? 然後就語塞,因為你不知道應該用什麼樣的句子回應,就算回答僅是簡單的Yes一個字。

如果用流程概念來學,我們可以想像服務生來的時候,第一句可能問的就是「我們準備好點餐了嗎?」,如果是一家不熟的餐廳,我們可能會想請服務生推薦一些他們的招牌菜,所以這時候要知道Signature dish這個字。

然後根據餐廳可能會有不同的情境,如果是西式牛排,通常一定會問的是「你的牛排要幾分熟?需不需要搭配套餐?」所以我們至少要知道五分熟Medium-Rare的英文和Combo。

如果有飲料的話,通常服務生也會問甜度、冰塊和要不要先上,所以可能你就會使用無糖sugar-free, 少冰less-ice和before/after main dish的用法。

《打造超人學習》中是以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系統修訂版當中的『知識分類表』去深入頗析,人學習的時候輸入的知識分四大類:事實知識、概念知識、程序知識和後設認知知識。

事實知識主要是獨立的片段資訊,像是詞彙定義或術語等,概念知識包括原理和通則,結構化的理論和模型,例如愛因斯坦的E = mc2,要了解到概念知識,你必須先知道E, m, c個字代表的定義,也就是事實知識。

程序知識就是完成一件事需要用到的知識、技能、方法。就像知道要做好一道黃金蛋炒飯,從用剛煮好的飯還是隔夜飯、到是先炒蛋,還是把蛋打到飯裡炒,火侯要調成多大,炒的時間要多久才能粒粒分明。

整個的流程參雜了許多知識與技巧。學習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先走幾遍,再調整作法,或是請有經驗的老師帶你走一遍。

能判斷一個老師教得好不好的方式就是他/她能不能夠讓你順利的完成流程,而且還讓你感覺「其實這也沒那麼難嘛」,因為老師在設計課程的時候,已經確保大家通常會犯錯的地方,已經掃雷完畢,讓我們覺得整個流程很順,成品也非常好。

而我們不知道的是,老師已經把所有的雷踩過一遍,調整簡化後,才變成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一套流程。

而後設認知知識代表的是自我調整評估的評估,通常是成人後期提升自己學習程度使用的知識。

總結而言,學完一個新東西以後,最有效的方式是馬上練幾遍流程,然後搞懂最關鍵的概念知識,就像炒飯最好用隔夜飯,然後要先把蛋液加到飯裡再炒一樣!

第三個需要修復的設定是:快速把流程練幾遍後,要記得不斷調整參數,直到能快速穩定輸出。

《打造超人學習》內說,當我們說我們學會一件事時,代表的意義是「我們隨時隨地都能夠使出來,而且至少有80分的效果。」

要達到這樣學習的目標,光是走過程序知識是遠遠不夠的,必須要像拆樂高一樣,把每一小塊積木分開,切得更細,才能看到如何讓整體的學習效率又快又穩定。

Xdite直接用她出書的經驗做範例,在《打造超人學習》之前,她出過很多本書,她在書中提到,回憶起來,寫第一本書的經歷是最痛苦的,因為寫進書裡的東西很多,卻組織不出架構,她花了半年寫完第一本書。

後來要出第二本時,她開始想:「能不能更快的生出一本好書?」她發現一開始沒有定義好目標讀者的話,花的時間會遠超出預期,她第二本用倒推法的方式去寫,時間減少到一個月。

她寫第三本書的時候,覺得邊想邊寫實在太耗力氣。所以她想到可把她想寫的先全部講一遍,再打成逐字稿,修改後時間可以壓縮到7天以內。

後來她想挑戰不可能的任務,她就認真拆解了過去的寫作流程,寫成一個極速寫書法攻略,最後在一天內寫完《遠距工作這樣做》

我個人最有感的是第三個修復設定,因為往往熟練一件事後,我會傾向用熟悉的方式運作,而Xdite的故事讓我有了不同的思考。

一般想說能夠把花費的時間減為1/2,就已經很不錯了,她卻鼓勵我們把目標放在一次快十倍。

因為本身目標就不簡單,所以在過程中需要更細緻的拆解每項參數,列出來每個流程的問題,反問自己卡住是因為什麼問題,有什麼方法可以達成。

用英文點餐來說,我想到的是不是可以不用去餐廳,直接跟Siri對話也可以達到練習的效果,當我們把目標設定的越高時,反而更能夠刺激我們用不同於以往的方式達成目標!

做學習發展的人其實最痛苦的是我們把牛牽到水邊,可是牛還是不願意低頭喝水,甚至渴死在水邊。

Xdite的這本書就是我能推薦給大家的水源,如果你想要更快樂、更有效率的學習,購書連結在這裡《打造超人學習》,願不願意低頭喝水,就看大家個人的意願和造化了。

學習可以很快樂、很有效率,只要你願意更新你的大腦軟體下載器,使用正確的設定,一切都不算晚!

--

--

Sophie Tseng 曾耀葳

崇尚理性,又一頭栽進了最不理性的工作,人資。以善良看待這個世界,喜歡真實,卻又渴望那麼一點反骨。寫文字是為了自我療癒,找一個不大也不小的樹洞避避。